洋务运动有哪些成果
洋务运动的成果包括创办新式军事工业,训练新式海陆军,建成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,推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,创办新式学校,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等。洋务运动主要代表人物有爱新觉罗·奕欣、左宗棠、曾国藩等。
洋务运动的相关成果
1、洋务运动以“自强”为旗号,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,创办新式军事工业,训练新式海陆军,建成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。其中规模最大的近代军工企业是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
2、以“求富”为旗号,洋务运动兴办轮船、铁路、电报、采矿、纺织等各种新式民用工业。如在上海创办的最大的民用企业是“轮船招商局”。洋务运动同时推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。
3、创办新式学校,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,培养翻译人才、军事人才和科技人才。1862年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,就是中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。
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
1、爱新觉罗·奕欣。奕欣力主“借洋兵助剿”,镇压太平天国革命;支持地方实力派曾国藩、李鸿章、左宗棠等举办近代军事工业,开展洋务活动,成为清政府中枢主持洋务运动的首脑人物。
2、左宗棠。晚清重臣,军事家、政治家、湘军著名将领,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。与曾国藩、李鸿章、张之洞并称"晚清中兴四大名臣"。
3、曾国藩。他举办洋务运动,建立新式军火工业,制造武器,武装湘军。
4、李鸿章从70年代开始,他陆续开办军火工厂和筹建北洋海军,同时,又开办一些民用工业,如轮船招商局、开平煤矿、天津电报局、津榆铁路、上海织布局等。
洋务运动的简介
洋务运动(1861年至1894年),又称自强运动,是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“师夷之长技以制夷”的改良运动。
在两次英法联军失利、太平天国起义后,清廷上层为应对内忧外患形成了“洋务派”与“守旧派”两种阵营,以李鸿章、曾国藩、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主张摹习列强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,利用官办、官督商办、官商合办等模式发展近代工业,以获得强大的军事装备、增加国库收入、增强国力,维护清廷统治。因为清军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,沉重打击了清廷的信心,洋务运动黯然收场。
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
1、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,外国技术人员谋取私利、敲诈勒索。
2、清政府内部顽固派仇视洋务,百般阻挠。整个洋务运动,在中央缺乏健全有力地领导核心。
3、洋务运动单纯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,不能彻底变革封建制度。这是根本原因。